全画幅 VS Super35,误解最大的还是景深
摄像人真正大规模使用全画幅进行视频创作应该还是从佳能EOS 5D Mark II开始,在此之前,绝大部分摄像人最熟悉的传感器尺寸还是2/3、1/2甚至1/3和1/4。所以当看到5D2拍摄的画面时,震惊是必然的。自此开始,大尺寸传感器在影视制作行业真正走上了普及之路。
5D2真正发迹也是在2010年
而大部分摄像人最早了解的Super 35,最早应该是索尼的PMW-F3,无良IT网站甚至索尼官方的新闻稿都有意无意地用“全画幅”来宣传,你使用“PMW-F3 全画幅”为关键字在百度上搜一下,就能看到无数当年的新闻和文章。虽然更早的索尼F35也是Super 35格式,但当年就没有用到“全画幅”这三个字。
用“全画幅”形容的F3,相同待遇的还有FS100
“全画幅”在这里成为了营销工具,这导致的恶果就是让相当多的业者混淆了35mm全画幅和Super 35,摄像人网在那段时间曾不遗余力地反复科普,此35非那35,胶片都是35mm胶片,一个横向一个竖向,在数字时代两者传感器尺寸完全不同……
胶片与数字格式对比度,出处见图片左下角
有意思的是现在各大厂商,包括索尼在内都开始推广真正“全画幅”的电影摄影机,这些全画幅摄影机的传感器基本都接近36×24mm,可能略大或略小,但都小于65mm的标准。此时此刻,“Super 35全画幅”自然也就没有人提了。
索尼VENICE,哪个敢说它和F3都是“全画幅”?
但很多摄像人始终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使用全画幅还是Super 35或更小的画幅对我的影片到底有什么影响”,换句话说就是“我该选择什么画幅来拍摄”,对于这个问题,最理(bu)所(fu)当(ze)然(ren)的回答就是:它们都是工具而已,如何选择没有对错。
当然,虽然不负责任,但这个观点是对的。画面为故事服务,所有的画幅、格式、分辨率、色深度、帧速率、镜头焦距以及摄影机运动都是讲故事的工具。每个项目都应该有自己的外观和自己的视觉语法。无论是导演、摄影师还是制作人,选择一种风格不应该只因为这是某位大导演用过的。而要时常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浅景深、为什么这里要用到斯坦尼康、为什么要这样构图……
曾几何时,浅景深就是电影感的代名词,没人细想为何要用浅景深
但之所以我说这种回答不负责任,是因为你必须了解这些工具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才能够在确定影片风格的同时懂得该选择怎样的工具来实现它。几乎每个技术问题你都能用“它们只是工具”来回答,但这从根本上并不解决问题。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全画幅和Super 35如何选择。其实这不只是个技术问题,你还要考虑预算、机型选择、工作流程和出片要求,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排除掉所有的其他因素,找出两者在拍摄画面上的差异,然后最终让你自己根据这种差异,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和项目要求,最终得出答案。
要将全画幅和Super 35进行比较,最好的方式就是现场测试。佳能美国公司的高级工程师Loren Simons日前进行了这样的一个测试,展示了两者的差异,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他总结道“更大的传感器意味着更多的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保持最佳的像素间距,但仍旧能保持整体分辨率。”像素间距指的是从一个像素的中心到相邻像素中心的距离。间距越小,像素密度越高,间距越大则单位面积分辨率越低。
佳能EOS C700 FF
Loren Simons设置了一个场景进行了现场演示,以帮助影视制作人更直观地了解这两种画幅的差异。他将一台EOS C700 FF安装在轨道车上,而另一端则设置了一些布景以及一位模特。
EOS C700 FF的传感器为38.1×20.1mm,拥有43.1mm的成像圈。1869万像素能够实现5.9K分辨率(5952×3140),而单个像素尺寸则为6.4×6.4μm。作为比较对象的Super 35则使用EOS C700 FF的机内画幅裁切功能。使用一台机器来比较两个画幅的好处在于能够确保各方面因素完全相同。本次测试中使用的镜头为蔡司28-80mm T2.9 Compact Zoom。
下面开始比较:
EOS C700 FF - 全画幅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8英尺
EOS C700 FF - Super 35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8英尺
从上面的第一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全画幅比Super 35成像更大,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句废话。Loren Simons的标准解释是:“使用更大的传感器,扫描成像圈中更大的部分,所以你会看到更多的图像”。
那么,更大的传感器是否意味着更浅的景深?很多人都是这么说的,在实践中好像也有这样的感受,但Simons说,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看下面的对比图:(以下图片都来源自佳能)
EOS C700 FF - Super 35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8英尺
EOS C700 FF - 全画幅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8英尺 1.45倍数码变焦(放大)
第二张图被放大了1.45倍来匹配Super 35的画面大小。仔细查看两张图,你可以看到焦外散景的虚化程度几乎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两者的景深是相同的。Simons解释道:“这个对比的重点在于向你展示全画幅扫描的区域只是比Super35更大,其他特征并没有被改变。”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全画幅景深更浅的感觉呢?继续看下去:
EOS C700 FF - 全画幅
镜头焦距 70mm
拍摄距离 8英尺
EOS C700 FF - Super 35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8英尺
在完全相同的距离下,全画幅想要获得与Super 35相同的构图,需要将焦距放到70mm而非48mm,而更长的焦距导致了更浅的景深。换句话说,Super35下48mm的35mm等效焦距应为70mm,即48mm焦距在Super35上产生了全画幅相机上70mm的视野,但其景深关系仍是48mm的效果。
Loren Simons是这么说的:“并不是因为全画幅的传感器更大,景深才变得更浅,这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因果。事实上,更大的传感器具有更宽的视野,迫使我们以光学的方式使用更长焦距的镜头才能获得相同的构图,才为我们提供了更浅的景深。”
而在最后一组测试中,Simons并没有改变焦距,而是将摄影机移近主体,让我们看看这组图片:
EOS C700 FF - 全画幅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6英尺
EOS C700 FF - Super 35
镜头焦距 48mm
拍摄距离 8英尺
这一组拍摄几乎显示了相同的构图景别,景深差异也很小,全画幅下稍微更浅一些。这是因为摄影机离主体更近,从而让焦点更靠前,才使得背景略微更虚化一些。
而真正有意思的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在全画幅中,你可以看到更多的背景和更少的前景,而在Super 35下则反过来,背景更少而前景更多。通过调整摄影机的位置而不是焦距,你可以将背景或前景进行扩展或者压缩,让它看起来更开阔或更逼仄。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迷糊?让我们总结一下:
全画幅传感器成像范围更大,Super 35只相当于裁剪了前者中间的一部分
传感器更大并没有让景深更浅,只是你需要用更长的焦距才能获得相似的构图,是长焦距导致了浅景深
使用相同镜头拍摄相同景别,全画幅和Super 35由于摄影机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关系
在这组对比中,没有好与坏,没有美与丑,比较的只是不同画幅之间有趣的视觉差异。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对比是使用佳能EOS C700 FF完成的,其他全画幅摄影机由于画幅有差异,测试结果数据也会有微小差异,但总体特性是相同的。
很多摄像人在选机时会面对底大底小的纠结,事实上两者最大的差异可能就是在使用相同镜头下的成像面积差异,我们常用镜头系数换算来对这种差异进行量化,而实际上景深并没有随镜头系数的转换而变化。虽然50mm镜头等效焦距80mm,但它在Super 35上产生的景深效果仍旧是50mm的,这可能是最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而更小的底(比如GH5)镜头转换系数更大,景深差异也更大。希望看了这篇文章,让纠结中的你能有一条更清晰的思路。
更多阅读
相关文章:全画幅 VS Micro4/3,你的肉眼能分辨吗?
昨日焦点:尼康其实已经输了